來自基層青年的一句“胡蘿蔔釣魚”的調侃曾在山東濰坊奎文區的團幹買屋部間廣為流傳。
  說這話的,是當地一所美術培訓學校的負責人韓冰。他手頭有一大批名校畢業的美術老師資源,希望能為中小學生提供義務培訓和輔導,卻因賣房子不知如何聯繫學校而無法實現。
  “其實創業青年最缺的是社會資源,租屋有時我們從團組織獲得的幫助並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創業4年的韓冰坦言。
  類似的困惑讓團奎文買屋區委書記李飛開始思考:如何為區內青年提供恰到好處的服務?如何有效對接各種資源?
  團奎文區委就此展開探索,逐步編織出一張適應中心城區團建實際的“矩陣網”。這張網實現地域與行業“經緯”交叉、“雙核”驅動,散佈在區域內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地域、流動暫住與駐化療副作用地單位的青年,都被牢牢“兜”在這張網內,互相協作、互相融合。
   錯位與脫節的尷尬
  作為濰坊市的核心區域,奎文區內83個社區均為城市社區。在實際工作中,團奎文區委發現基層團組織固有的“線型”模式,在區域經濟日漸活躍、青年溝通日趨頻繁的大背景下,顯得力不從心。
  服務對象流失、服務資源短缺、服務形式單一……城市基層團組織的工作覆蓋面與新青年聚集領域出現“錯位”,工作方式與新青年群體需求出現“脫節”。
  韓冰的“吐槽”並非個案,日向友好學校大隊輔導員曹洪文有過類似的焦慮:“以前我只瞭解和參與學校的少先隊活動,對我居住的小區團組織一無所知,也不認識小區里其他青年,這讓我覺得沒有歸屬感。”
  在團奎文區委曾舉辦的一次座談會上,約80%的與會青年對上述“錯位”、“脫節”問題深有感觸。
  一個半月的時間里,團奎文區委徵詢了近百名社區黨委、個體商戶、樓宇業主等方面人員的意見,巧妙借鑒數學中的“矩陣(Matrix)”概念,最終確立起以“共建委員會”為核心,以橫向地域網格和縱向行業網格為軸線,橫縱排列的矩陣團組織架構,在二維空間內形成互相交融、全面覆蓋的團組織體系。
  以廣文街道團組織架構為例,縱向上,依據地域特征和團組織、團員青年的分佈情況,按10分鐘服務半徑,將廣文街道劃分為三個層級網格,“南、北”兩個一級大網格下,“西、中、東”三個二級網格進一步細分,最終以15個三級底層小區網格兜底。
  橫向上,突出“領域廣泛”理念:依據網格周邊行業團員青年分佈特點,組建機關與事業單位、餐飲、醫療、汽車服務、文化傳媒、興趣愛好、志願服務7個行業/功能團支部,基本涵蓋85%以上各領域就業青年,使城市基層團組織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這是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種全新理念,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團工作的新要求,實質上是對區域內各種資源的重新優化整合。”團濰坊市委副書記李志為說。
  把“網”織好,自有活水來
  隨著疏密有致、組織架構合理的網格全面鋪開,奎文區的青年工作在不經意間“活”了。
  在網格下,學生可以參與沒有任何評選費用,甚至不需帶紙筆的公益繪畫比賽;青年教師可以參與“最美人間四月天”青年交友匯;女老師還可以參加服飾公司開辦的化妝技巧講座。
  在網格的強力覆蓋下,韓冰順利實現了自己的公益願望。通過與區教育局團組織對接,韓冰美術培訓學校聯合區內小學、幼兒園舉辦了公益繪畫比賽,儘管投入不菲,但他更在乎的是“美術教育理念的普及和自身品牌的提升”。
  “如果沒有政府部門的參與,這樣的比賽就會淪為普通的商業畫展,成為我們自己的‘一言堂’。”韓冰感慨,如今的自己多了“實實在在的參與感”。
  擁有600餘家小微企業的泰華領域創業基地,在服務青年就業創業方面長期存在“一抓就死、一松就散”的怪象,提供的服務較難契合青年的創業就業需求。
  開展區域化團建工作以來,該基地重新調整了服務方向,為創業青年提供資金和政策扶持。對接相關金融及經濟部門,舉辦“金融政策進樓宇”活動;緊密聯繫相關部門,隨時將新的政策及傾斜性措施發佈到創業青年的手機上;根據創業青年的需求定期開展創業技能、企業定位、商務禮儀等培訓。
  在團奎文區委書記李飛看來,把這張“矩陣網”織好,自會引來活水,“‘矩陣網’的特色是在區域內以‘共建委員會’為依托,工作中以‘任務’為出發點,進行各單位之間的靈活搭檔、高效對接,通過減少工作層次與決策環節,有效提升反應速度,各單位各取所需、互利共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資源浪費,真正實現區域內廣大團員青年的自由聯繫、融合溝通”。
   多訪青年店,多樹團青旗
  機關青年多拘謹、樓宇青年少交流、社區青年缺興趣、務工青年很單調……想“網”住這些形態各異、需求差別巨大的“魚兒”,“網”的牢固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十分重要。
  為此,團奎文區委優中選優,組建區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員會“CAP”式的團乾隊伍。
  CAP意味著“覆蓋”、“包含”,事實上,共建委員會的隊伍構成很好地詮釋了這一意義。
  CAP隊伍共設成員11人,“C”——Center(核心),書記1人;“A”——Area(地域),副書記3人,分別由“西、中、東”3個地域網格團支部推選一名代表擔任;“P”——Profession(行業),委員7人,分別由7個不同類別的行業/功能團支部推選一名代表擔任。
  為更好地指導和監督這支隊伍,團奎文區委委任廣文街道團(工)委書記兼任“共建委員會”第一書記,組織例會、定期聯席,予以指導和幫助。
  “這支隊伍扮演著青少年政策法規宣傳員、惠民便民服務員、合法權益維護員、區域工作協調員這‘四員’角色,使基層團組織整合的資源越來越多,能吸引的青年也日益增多,團的活動由此更加深入人心。”廣文街道團(工)委書記張彥亮說。
  為保障“矩陣網”有效運行,團奎文區委確立了“三共三化”的團建總體思路——組織共建廣覆蓋、人員配備聯合化,資源共享高效率、模式運行科學化,陣地共用低成本、活動開展特色化。其主旨是多訪青年店、多掛青年牌、多樹團青旗,盡可能延伸團的工作陣地,使之“為我所用”。
  譬如社區服務中心內可建“青年書屋”、學校內可設“企業青年培訓基地”、交通局和諧車隊團支部可為周邊十餘個小區殘疾青少年免費提供接送服務等等。
  而這種地域和人才資源的整合遠非全部。《網格化社區青年便民服務手冊》、“共建委員會”QQ群和微信群、泰華領域創業青年飛信群,都能夠及時將最新的各類活動資訊、創業信息、志願活動動態、青少年維權熱線等信息輻射到10分鐘服務圈內的所有團員青年,實現互通共享。
  目前,“矩陣網”正在擁有近8萬青年人口的奎文區徐徐鋪開:到今年10月,實現廣文街道試點成熟;今年12月,轄區3個以上的街道推開運行矩陣區域化團建模式;2015年年底,各基層團組織區域化團建覆蓋率將達到60%。
  這種“體制理順、管理有序、資源整合、服務一體”的區域化團建發展方式,正以一種新的角度,把“錯位”、“脫節”轉成“拓展”、“有為”,張開服務的“網”主動出擊,聚攏廣大團員青年心。  (原標題:山東濰坊破題區域化團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38ivxj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