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產業層次不高、產品附加值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民營企業這些短板在經濟不景氣時期顯得尤為突出。對政府的宏觀調控把握不准,資金鏈的壓力無時不在,土地、用工等要素成本步步緊逼,記者採訪期間聽到不少企業抱怨:如今掙的錢還上銀行貸款後,夠給員工發工資就很不錯了。
  正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轉型升級”無疑再度充滿生機,儘管走上這條路並不是大多數企業未雨綢繆的“原計劃”,而是市場生存倒逼的結果。
  壽光市坤隆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法祥向記者透露:為什麼要拼血本貸款也要更新設備?主要是成本壓力和市場的壓力。之前曾有一個國外客戶給他一個1800萬美元的訂單,一核算成本,發現憑藉自己現有的設備根本做不出來,只能眼睜睜地放手。於是,他給自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上高端設備,既省人力又能保證質量和效率。
  “轉型更多的是發揮企業家自身的創造性,政府的角色是引導培育外加公共服務。”壽光經濟開發區、古城街道辦黨工委書記李鐵柱告訴記者,民營企業的決策優勢明顯,民企老闆的創新意識是最貼近市場的,在這些方面政府不用過多干預,而是應該因勢利導做好服務。“像高端石油裝備行業,古城街道的產業基礎很好,骨幹企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很高,我們就多從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培育,這才是企業需要但又無力去做的。”他告訴記者,如今在古城,較為完整的石油機械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年產值達130億元,占整個街道工業經濟的一半多。
  在李鐵柱看來,既要保護好中小企業“船小好掉頭”的優勢,政府自身的服務理念也要轉變,應由過去的一味看重項目個數、投資額徹底轉到註重項目質量、產出效益、生態環保上來。
  本報記者 馬紹棟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民企轉型,靠市場逼也靠政府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38ivxj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